原文:NBonline(日經ビジネス オンライン)
http://business.nikkeibp.co.jp/article/money/20081001/172356/?P=3
文章轉自與媒體對抗
http://www.socialforce.tw/phpBB/post_714755.html#714755
開始回絕訂單的世界工廠受注拒否を始めた「世界の工場」
2008年10月14日 火曜日 アレクサンドラ・ハーニー
中國廣東省。在這個中國南部最大輸出據點經營玩具工廠的羅伯特‧陳已經開始在做一件中國出口企業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事了。
他開始拒絕接受過份便宜的訂單。為了在現在這樣嚴峻的局勢下求生存,把訂單價格拉高已經是不得不然的對策。
以往,陳先生為了經營這間有上萬名員工拼命工作的大型工廠,不論顧客下的訂單價格多低,總是有辦法接得下來。陳先生的工廠一直以世界無人能敵的「中國價格」供應產品。
然而,這一切都已經是過去式了。 陳先生今年已經解僱了半數的員工,解僱名單甚至及於中階管理層和幹部。 這種事是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。
「只能把生能力低的員工解聘,否則根本沒有辦法生存。」陳先生如是說。 以往公司獲利率高達15-20%,今年預期大概會赤字作收。
廣東省就預期有一萬家企業破產
單是廣東省,今年預期大約就會有一萬家以上加工業者破產或停工。 另外還有一些尚未破產停工的業者也因為資金取得困難,連生產必要的原材料都無法進貨。 也有些上游廠商要求加工業者以人民幣結算,而不接受美金支付。
在原材料中,由於內含的人工和土地成本是以人民幣計價,而稅金和一些其他成本也日漸上揚,使加工業者今年度的獲利都泡湯了。 中國製品的成本結構中,大體上材料佔60-70%左右,而這塊成本郤因為近年國際原物料大幅上漲而逐漸上昇。 再者,2005年7月人民幣由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轉為浮動匯率制以來,對美元已經上漲了18%,對出口業者的獲利造成了相當的壓迫。
中國南方的各地方政府近幾年來,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提高土地的最低租金。 與香港比隣的深圳市,員工最低薪資也已經拉到了每月人民幣一千元的全國最高水準。
雪上加霜的是,今年一月所施行的新版勞動合同法,使解僱員工變得更困難,也造成製造業者的成本上升。 中國的法院現在也塞滿了勞工對僱主違反該法的提訴案件。
再者,主要輸出對象的歐美各國,也出現了訂單成長趨緩的態勢。 今年前七個月對美輸出成長率為9.9%,比去年同期18%左右的水準差不多是腰斬。 這是2002年以來,第一次出現對美國輸出成長率低於10%的狀況。
已不復當年「奪走230萬美國人工作機會」的氣勢
對自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,開始對外招商引資以來,就踏上了藉由出口擴張達成經濟成長道路的中國而言,這樣的經驗是從未發生過的。 像陳先生那樣的中國加工業者,過去20年間都是用世界最低水準的生產成本,把外國的工廠逼得走投無路。
根據美國華盛頓的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(EPI)的推估指出,美國由於對中貿易持續赤字,自2001年到2007年間已經失去了230萬個就業機會。 美國的玩具、製鞋、家電等業者紛紛關閉國內工廠,外移到中國去。
大約在五年前左右,全球的工廠經營者毫無例外的都對陳先生這樣的工廠感受到威脅。 然而,現在換成陳先生這邊感到威脅了。 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,業者非得迎向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了。
為了成功踏出下一步,中國的加工業者不能不做一些轉變。 這就像日本製造業在1970-80年代發展並善用「Kaisen改善」「看板方式(Just in time; JIT)」等這種讓世界為之一變的生產方式,加強自己競爭力的例子。
根據一位長年為歐美客戶仲介中國加工業者的美國商人James Strauss的觀察,即使到今天,大半的中國工廠離這樣高度的生產管理體制都還有一大段的距離。
「反正接到的單子是不是有賺錢,到年度結算自然就就知道了。 大部分的加工業者都是用這樣的模式在經營的。」
由於許多業者一直被迫在倒閉邊緣奮力週轉苦撐,因而造成過度的競爭,下單客戶在中國不論如何總是找得到願意低價接單的廠商。 而因為總是有人願意低價接單,所以談判的主導權就永遠掌握在下單的客戶手上。
全球要求安全的聲浪四起
除了原物料高漲等種種因素,造成成本大幅上揚以外,中國的工廠現在又面臨了新的挑戰。 美國國會今年八月通過了消費者產品安全法的修正案,這個十幾年來範圍最大的修正案施行後,對玩具含鉛量的限制將變得相當嚴格。
這個修正案將帶給玩具及其他業者相當大的打擊。 根據一名在中國設廠香港玩具業者的幹部指出,法案將造成成本負擔大幅增加。
目前關於包括玩具、食品、醫藥用品等中國產品的安全性,已經受到全球嚴重的關注。
為了符合法案要求,業者必須添置新型的檢驗設備,也產生了新的成本。 然而大部分的工廠經營者為了爭取訂單,往往連最小幅度的漲價空間都不敢爭取。 這是因為零售業者不願意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。
要解開這樣的僵局,就不能不引入品質和成本管理的相關技術來解決。 現在的問題在於因為新的安全基準產生的新成本,難以透過漲價吸收,只好把上門的訂單拒絕掉。 如果沒有這樣的技術提升來解決問題,工廠勢必得一家一家接著停業。 這個問題不只是中國業者的問題,對海外客戶而言,這應該也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事態。
創造全新關係的時代
美國商人Strauss指出,在要求提高訂單價格的業者逐漸增加之際,業界實在必需思考如何改善目前客戶和廠商之間這種不安定的關係。
像服飾和家電這種勞力密集產業的客戶端,總是想辦法操弄幾家業者之間去狗咬狗,從中選出最便宜的再來殺價購買。 然而,「現在已經不是買方具有壓倒性力量的時代了,為了和加工業者奠立良好夥伴關係,適度的讓步是必要的。」Strauss如是說。
如果能和海外客戶奠立對等關係的話,這個結果對中國而言是有利的,因為這意味著中國自此就可以脫離「世界壓榨勞工工廠」這樣的地位了。 不過這樣一來,對其他國家而言,也就代表了物價將會有上升的壓力。
Strauss引述一段家電業者的話說:「我們從開始委託日本人代工以後,先移到台灣,現在已經又移到中國了。 我們可沒有打算再搬到非洲或越南去。 看到中國不行了就撇下他們不管,可不是我們的作風。」
http://business.nikkeibp.co.jp/article/money/20081001/172356/?P=3
文章轉自與媒體對抗
http://www.socialforce.tw/phpBB/post_714755.html#714755
開始回絕訂單的世界工廠受注拒否を始めた「世界の工場」
2008年10月14日 火曜日 アレクサンドラ・ハーニー
中國廣東省。在這個中國南部最大輸出據點經營玩具工廠的羅伯特‧陳已經開始在做一件中國出口企業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事了。
他開始拒絕接受過份便宜的訂單。為了在現在這樣嚴峻的局勢下求生存,把訂單價格拉高已經是不得不然的對策。
以往,陳先生為了經營這間有上萬名員工拼命工作的大型工廠,不論顧客下的訂單價格多低,總是有辦法接得下來。陳先生的工廠一直以世界無人能敵的「中國價格」供應產品。
然而,這一切都已經是過去式了。 陳先生今年已經解僱了半數的員工,解僱名單甚至及於中階管理層和幹部。 這種事是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。
「只能把生能力低的員工解聘,否則根本沒有辦法生存。」陳先生如是說。 以往公司獲利率高達15-20%,今年預期大概會赤字作收。
廣東省就預期有一萬家企業破產
單是廣東省,今年預期大約就會有一萬家以上加工業者破產或停工。 另外還有一些尚未破產停工的業者也因為資金取得困難,連生產必要的原材料都無法進貨。 也有些上游廠商要求加工業者以人民幣結算,而不接受美金支付。
在原材料中,由於內含的人工和土地成本是以人民幣計價,而稅金和一些其他成本也日漸上揚,使加工業者今年度的獲利都泡湯了。 中國製品的成本結構中,大體上材料佔60-70%左右,而這塊成本郤因為近年國際原物料大幅上漲而逐漸上昇。 再者,2005年7月人民幣由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轉為浮動匯率制以來,對美元已經上漲了18%,對出口業者的獲利造成了相當的壓迫。
中國南方的各地方政府近幾年來,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提高土地的最低租金。 與香港比隣的深圳市,員工最低薪資也已經拉到了每月人民幣一千元的全國最高水準。
雪上加霜的是,今年一月所施行的新版勞動合同法,使解僱員工變得更困難,也造成製造業者的成本上升。 中國的法院現在也塞滿了勞工對僱主違反該法的提訴案件。
再者,主要輸出對象的歐美各國,也出現了訂單成長趨緩的態勢。 今年前七個月對美輸出成長率為9.9%,比去年同期18%左右的水準差不多是腰斬。 這是2002年以來,第一次出現對美國輸出成長率低於10%的狀況。
已不復當年「奪走230萬美國人工作機會」的氣勢
對自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,開始對外招商引資以來,就踏上了藉由出口擴張達成經濟成長道路的中國而言,這樣的經驗是從未發生過的。 像陳先生那樣的中國加工業者,過去20年間都是用世界最低水準的生產成本,把外國的工廠逼得走投無路。
根據美國華盛頓的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(EPI)的推估指出,美國由於對中貿易持續赤字,自2001年到2007年間已經失去了230萬個就業機會。 美國的玩具、製鞋、家電等業者紛紛關閉國內工廠,外移到中國去。
大約在五年前左右,全球的工廠經營者毫無例外的都對陳先生這樣的工廠感受到威脅。 然而,現在換成陳先生這邊感到威脅了。 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,業者非得迎向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了。
為了成功踏出下一步,中國的加工業者不能不做一些轉變。 這就像日本製造業在1970-80年代發展並善用「Kaisen改善」「看板方式(Just in time; JIT)」等這種讓世界為之一變的生產方式,加強自己競爭力的例子。
根據一位長年為歐美客戶仲介中國加工業者的美國商人James Strauss的觀察,即使到今天,大半的中國工廠離這樣高度的生產管理體制都還有一大段的距離。
「反正接到的單子是不是有賺錢,到年度結算自然就就知道了。 大部分的加工業者都是用這樣的模式在經營的。」
由於許多業者一直被迫在倒閉邊緣奮力週轉苦撐,因而造成過度的競爭,下單客戶在中國不論如何總是找得到願意低價接單的廠商。 而因為總是有人願意低價接單,所以談判的主導權就永遠掌握在下單的客戶手上。
全球要求安全的聲浪四起
除了原物料高漲等種種因素,造成成本大幅上揚以外,中國的工廠現在又面臨了新的挑戰。 美國國會今年八月通過了消費者產品安全法的修正案,這個十幾年來範圍最大的修正案施行後,對玩具含鉛量的限制將變得相當嚴格。
這個修正案將帶給玩具及其他業者相當大的打擊。 根據一名在中國設廠香港玩具業者的幹部指出,法案將造成成本負擔大幅增加。
目前關於包括玩具、食品、醫藥用品等中國產品的安全性,已經受到全球嚴重的關注。
為了符合法案要求,業者必須添置新型的檢驗設備,也產生了新的成本。 然而大部分的工廠經營者為了爭取訂單,往往連最小幅度的漲價空間都不敢爭取。 這是因為零售業者不願意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。
要解開這樣的僵局,就不能不引入品質和成本管理的相關技術來解決。 現在的問題在於因為新的安全基準產生的新成本,難以透過漲價吸收,只好把上門的訂單拒絕掉。 如果沒有這樣的技術提升來解決問題,工廠勢必得一家一家接著停業。 這個問題不只是中國業者的問題,對海外客戶而言,這應該也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事態。
創造全新關係的時代
美國商人Strauss指出,在要求提高訂單價格的業者逐漸增加之際,業界實在必需思考如何改善目前客戶和廠商之間這種不安定的關係。
像服飾和家電這種勞力密集產業的客戶端,總是想辦法操弄幾家業者之間去狗咬狗,從中選出最便宜的再來殺價購買。 然而,「現在已經不是買方具有壓倒性力量的時代了,為了和加工業者奠立良好夥伴關係,適度的讓步是必要的。」Strauss如是說。
如果能和海外客戶奠立對等關係的話,這個結果對中國而言是有利的,因為這意味著中國自此就可以脫離「世界壓榨勞工工廠」這樣的地位了。 不過這樣一來,對其他國家而言,也就代表了物價將會有上升的壓力。
Strauss引述一段家電業者的話說:「我們從開始委託日本人代工以後,先移到台灣,現在已經又移到中國了。 我們可沒有打算再搬到非洲或越南去。 看到中國不行了就撇下他們不管,可不是我們的作風。」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